新聞報道中怎樣遣詞造句、構建段落2019年02月 作者:高鋼 來源: 新聞與寫作 責任編輯:前進者
簡介:
新聞的語言是一種用來描述事實真相的語言。受眾能否看懂新聞,能否理解新聞包括的深層意義,能否有興趣地閱讀新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記者準確捕捉到新聞事實之后,怎樣寫作新聞。而寫作新聞時使用的語 ...
內容:
新聞的語言是一種用來描述事實真相的語言。受眾能否看懂新聞,能否理解新聞包括的深層意義,能否有興趣地閱讀新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記者準確捕捉到新聞事實之后,怎樣寫作新聞。而寫作新聞時使用的語言直接決定著新聞傳播的效果。 一、新聞語言應符合的標準 1.準確:新聞語言要與新聞描述的事實相吻合,用語要準確、貼切,要能夠最大程度地表現事實的原貌。 2.通俗:美國一份新聞刊物對記者提出的要求是,不讓一個具有初中畢業文化水平的讀者在閱讀刊物的新聞時有任何障礙。新聞語言要讓一般公眾讀得懂,聽得懂。 3.具體:新聞是具體的事實,只有使用具體的描述,才能表現出事實的特征。“一盎司的實例比得上一噸重的概括。”(注:它們的重量相差32000倍。作家:亨利·詹姆斯) 4.簡潔:簡潔的詞語是新聞報道突出重點、清晰條理和重要保證。 5.生動:客觀事物本身的存在形式就是運動,要想真實地反映客觀事實,新聞報道必須呈現出客觀事實的這種真實存在狀態。 來看一則報道使用的語言: “ 昨天,本市市區空氣污染指數達到446,空氣質量為五級重污染。這也是本市今年出現的第二個五級天。當天在外來沙塵移出本市后,空氣質量并沒有隨之好轉,環保專家認為,與以往曾經出現過的全部是由外來沙塵造成的五級天不同的是,此次重污染天氣是由外來沙塵過境和本地揚沙肆虐共同造成的。 ” 這樣的語言不是新聞報道的用語,而是氣象部門的專業報告。誰能知道“446”是什么意思?“五級天”又意味著什么?這顯然是專業部門的技術用語,而對于公眾來說,這樣的語言不可能傳遞他們能夠理解、能夠看上去一清二楚的信息。 二、用詞 新聞報道中使用詞語的建議: 1.使用具體的名詞。不要用“水果”這樣的概括性名詞,而要用“香蕉”“蘋果”這樣的具體名詞。不要只說“人們”,而要告訴讀者這是一群什么人。只有使用具體的名詞,你才能表現出事實的特征,才能告訴讀者這一事情與其他事實的不同之處。 2.謹慎使用形容詞,不要使用副詞。形容詞和副詞是新聞寫作的陷阱,新聞界有這樣的說法:“要像挑選寶石和情人一樣苛刻地去挑選形容詞”。至于對待副詞(也就是形容動詞的形容詞),要像見到敵人一樣,一般說來,見一個消滅一個。 3.在新聞報道中,形容詞是名詞的天敵。副詞是動詞的天敵。形容詞和副詞的主要功能是渲染,它們在新聞報道中往往會讓受眾有這樣的印象:事實描述不精確、主觀傾向明顯、虛張聲勢。因此它起的作用往往是把讀者趕走,或者是讓讀者嘲笑。 4.使用行為動詞。因為行為動詞可以表現出人的活動,人的情緒,人的思維,它能夠創造出活動的畫面,栩栩如生的人物、起伏跌宕情節。而這對于新聞報道吸引讀者是非常重要的。要讓新聞中的人物說話、行動。 三、造句 在新聞報道的寫作中,新聞報道中句子的構造原則。 1.一句話說明一個內容,表達一種意思。 2.句子要簡短。17個單詞組成的句子是“是否便于閱讀”的難度分水嶺。 3.非用長句不可的時候,注意用標點符號對長句進行合理的分割。 美國報業協會在進行了大量的調查研究后得出這樣的結論:要讓新聞報道具有可讀性,構造短句是關鍵技術之一。下面這個調查的發出的警告,可能有助于我們認識新聞報道的可讀性與句子長度之間的關系: 在寫作新聞報道時,記者要克服一種自己可能感覺不到的文字表現沖動,不要試圖在一個句子里塞進太多的內容。如果這樣做,就可能會讓讀者在閱讀報道時舉步維艱。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在寫作新聞報道時要把每個句子都控制在17個單詞的長度以下。如果報道全部由短句組成,無疑也會造成可讀性在另一種狀態下的缺失——讓讀者感到單調和乏味。 在報道中,長句與短句往往是需要相互搭配的,由此才能造成起伏和變化,形成節奏和韻律。所要注意的是對長句要用標點符號進行合理的分割,只要分割得當,一個長句讀起來也不會讓讀者費解。 此外,還要注意:使用主動語態。主動語態可以讓讀者對事件一目了然。使用肯定語氣。肯定語氣可以保證讀者在閱讀新聞時不存疑慮。不要玩否定之否定的把戲。 四、構建段落 段落是文章的體型和身段。它造就著文章的外形氣質,而這種氣質又奇妙地影響著整篇文章的風格和意境。 段落是讓你的新聞報道跳躍起來的重要技術。 為了便于閱讀,要有意識地把段落做短。簡短的段落會給人一種清晰明暢的感覺,便于人們輕松地獲取新聞的內容。段落把新聞的復雜內容分割成易于讀者領悟的相對獨立的單元,至于短到什么程度,要依據新聞的題材、體裁和當時當地新聞報道的具體情況而定。 1.每一個段落講述一個新聞要素。這是保證報道結構清晰的重要技術環節。一個段落把一個要素交待清楚。這樣便于讀者閱讀。 2.每一個段落開辟一個新的敘述角度。這是吸引讀者連續閱讀報道的關鍵技術。當一個新的段落開始的時候,應該讓讀者看到一個新的報道內容,從而對報道引起新的興趣與關注。段落提供的是構成新聞報道全貌的片斷和角度, 3.在硬新聞中,每一個段落的長度要大致相等。這一方面是便于讀者閱讀,另一方面也便于編輯對稿件進行編改。 4.在特稿中,用段落造就報道的波瀾起伏。此時,把段落做短的原則仍然適用,但是,段落長度并不一定要大體相等。在特稿中,有時一句簡短的引語可能就是一段。 5.注重段落之間的內在聯系。每個段落是相對獨立的,甚至是有跳躍跨度的,但是,段落之間應該是錯落有致的,應該是有內在聯系的。人們讀過整篇報道之后,感覺看到的不是一堆凌亂的碎片,而是一個色彩豐富、層次分明的現實世界的變化景觀。 我們用了很多篇幅來講新聞報道的寫作技巧,但是有一點需要再度 強調:技巧是為表現內容服務的。我們最為關注的仍然應該是新聞事實本身,它是新聞報道的價值核心。 新聞寫作:http://www.mqtlva.tw/article/wri/
|
熱點 . . .
最新 . . .
|
![]() |
![]() |
合作加盟 | 誠聘 | 版權與免責 | 聲明 | 關于我們 | 友情鏈接申請 | 廣告 | |
本站內容屬原作者所有,其原創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權不得轉載、復制、建立鏡像,違者必究。 業務服務電話:010-85899333/6333 郵箱:[email protected] 中國新聞培訓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0606392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26392 法律顧問: 萬方亮 律師 | |||